点击图片可查看更多招聘信息。
7月16日,广州仲裁委员会南沙国际仲裁中心(下称“广仲南沙中心”)与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法院(下称“南沙法院”)联合发布《南沙国际仲裁中心临时仲裁服务规则》(下称《规则》)和《南沙促进国际商事海事临时仲裁服务七条举措》(下称《七条举措》)。这是粤港澳大湾区首部系统规范临时仲裁辅助服务的专项规则及支持举措,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在国际商事争议解决领域取得新突破。
本次发布会由广州仲裁委员会、南沙区人民法院主办,南沙国际仲裁中心协办,南沙区委政法委、南沙区工商联、广州南沙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中心支持举办。
五大亮点填补临时仲裁制度空白
临时仲裁因程序灵活、成本可控,是国际通行的争议解决方式。
2025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第82条拟正式明确临时仲裁制度,标志着我国仲裁制度与国际接轨迈出重要一步,为当事人提供了更为多元的争议解决途径。
广仲南沙中心基于已有实践探索,参考国际通行惯例,制定并发布《规则》,联合南沙法院发布《七条举措》,直面临时仲裁实践痛点,填补制度空白。
据悉,《规则》首次构建了覆盖临时仲裁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提出“一套体系、两个人才库、快速响应、程序转化、边界清晰”的五大创新机制,为全球商事主体提供“中国方案”。
——打造“一站式”服务框架,整合了从仲裁庭组建、程序管理、临时措施、文书送达、资金托管到程序柔性转化、裁决执行协助等关键环节,破解“程序孤岛”困境;
——构建“专业化、国际化、动态化”的仲裁员库和仲裁秘书名册,为临时仲裁引入强大仲裁智库,并建立透明保障机制、引入“披露豁免”制度,打造一个开放、透明、可信赖的国际临时仲裁人才生态圈;
——建立紧急仲裁极速响应机制,广仲南沙中心在收到申请后1日内完成指定,紧急仲裁员在完成指定后10日内作出附有理由的决定。同时,南沙法院实行“24小时线上立案、7个工作日内裁定”,协助完成财产保全衔接;
——构建“临时仲裁—调解—机构仲裁”程序柔性转化机制及阶梯收费模式,无缝切换争议解决路径的自主权;
——确立“服务归服务、裁决归裁决”的权责边界,厘清国际临时仲裁机构与仲裁庭独立责任。
“‘程序转化机制’很实用,给予企业在仲裁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的选择权。”广东奥飞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李碧妍表示,当企业需要更强执行保障或案件复杂性超出预期时,程序转化让企业启动临时仲裁时没有后顾之忧,确保纠纷解决的效率和质量。
构建“法院+仲裁”国际化法治服务生态
同日发布的《七条举措》显示,南沙法院将对临时仲裁的临时措施、证据调取等司法协助申请及时立案并做出裁定;积极联合粤港澳大湾区内的法院,共同举办以仲裁裁决跨境承认与执行为核心议题的专业研讨会,深入对接《纽约公约》精神与实践,探索简化境内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可行路径与机制;定期联合发布临时仲裁创新典型案例,重点解析跨境数据合规、区块链证据效力等前沿问题。
南沙法院副院长张志荣在发布会强调:“法院将与仲裁机构深化裁审衔接机制,对依《规则》提供的临时仲裁协助服务强化司法支持与保障,与仲裁合作创新,探索构建国际化、高效化、可信赖的临时仲裁服务体系,共同营造‘法院+仲裁’的国际化法治服务生态,助力建设高水平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具体来看,南沙法院依托全省法院裁审对接平台,依法高效规范地处理仲裁机构发送的相关请求,提供“一站式”司法保障,以全流程“网上办”满足和服务多元化解民商事纠纷的新需求、新期待。此外,南沙法院构建司法协助仲裁调查取证联动体系有力破解仲裁机构调查取证难的难题,有效提升涉外商事纠纷解决的效率与公正性,切实增强中外资企业的信心。
据悉,南沙法院此前已建立了诉讼仲裁对接工作机制,近三年来办理仲裁保全案件1800余件,并建立“南沙国际仲裁中心驻法院工作站”,吸纳仲裁中心作为法院的特邀调解组织,共同提升多元纠纷化解实效。
针对海事案件专业性强、证据时效要求高的特点,广仲国际航运专业委员会首席专家王敬表示,将依托广仲现有的在线平台,联合南沙法院,共同探索推动“航海日志电子认证”和“船舶在线查勘”等专业流程,解决传统纸质证据在保存和真实性认定上的难题。同时,“两个人才库”将吸纳具有深厚海事海商背景的专家,确保在处理高度专业化的海事案件时,仲裁庭具备所需的行业知识和经验,准确高效地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切实提升海事临时仲裁的效率与可靠性,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涉海事纠纷企业的维权需求。
接下来,广州仲裁委员会将持续深化与港澳及国际仲裁机构的协作,推动构建“一带一路”仲裁联盟,化仲裁“制度之异”为“制度之利”,为全球商事主体铺就一条高效、可信赖的正义之路。
大湾区法治高地看南沙
作为国家战略布局中的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平台和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南沙肩负着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和“法治化自贸区”的重要使命。
“南沙是粤港澳规则衔接‘试验田’,”广州仲裁委副主任赵福红表示,“我们立足大湾区‘一国两制三法域’独特优势,通过构建标准化支持机制,为临时仲裁活动提供专业、高效的支持与协助服务。”
同时,《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下称《南沙方案》)明确,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搭建一站式民商事纠纷解决系统平台,促进诉讼与仲裁、调解等多元化纠纷解决方式信息互通、有机衔接。今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联合印发《关于充分发挥仲裁职能作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同样提出,“推动建立共商、共建、共享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完善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国际仲裁中心”。
张志荣表示,为临时仲裁提供强有力的司法支撑,既是落实《南沙方案》的务实举措,也是为规则衔接之链扣上的关键一环。
今年以来,南沙持续全面深化法治领域改革,以法治之力打造“没有最优、只有更优,真心诚意服务企业家”的营商环境,取得实效。例如,推动9个部门单位集中发布近百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创新服务举措,十大法治创新实践案例评选出炉,两项成果入选广东自贸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十大标志性制度创新案例,“推动内地与港澳法律规则衔接”入选推动粤港澳一体化十大领域合作成果等,建设大湾区法治高地跑出“加速度”。
接下来,南沙区将着力推动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与仲裁机构形成工作合力,主动适应临时仲裁发展需求,聚焦临时仲裁特性,强化全流程程序支持,促进仲裁与诉讼有机衔接、高效联动,破解临时仲裁实操难题,构建差异化司法保障机制,以扎实举措增强市场主体对临时仲裁的信心。特别是在国际商事纠纷领域,南沙区将不断加强涉外法治建设,为跨境纠纷通过临时仲裁解决打开通道,提升我国作为临时仲裁裁决地、执行地的国际公信力和核心竞争力。
南方+记者 张翊伟
科元网-科元网官网-正规手机股票配资论坛-江西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