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报记者 宾阳 通讯员 莫曲
2025年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中越人文交流年、中泰建交50周年暨“中泰友谊金色50年”。7月初,在泰国曼谷举办的第七届中国—东盟视听周以“新丝路、新交流、新视听”为主题,共举办2025中国—东盟视听产业合作会议、青年主播创造营等六大重点活动,首次实现全系列活动落地东盟国家,展现了中国与东盟各领域合作的丰硕成果。
首次全系列活动落地东盟国家
在第七届中国—东盟视听周开幕式晚会上,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的青年歌手、影视创作者、文艺工作者、2025中国—东盟青年主播代表等欢聚一堂,以“影视音乐”为主题线索,以“对话交流”为表达方式,以“和谐共生”为情感联结,以“江河之美”为媒介手段,串联起跨越山海的视听叙事。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际合作司二级巡视员常进表示,本届视听周围绕活动主题,首次实现全系列活动落地东盟国家,首次与东盟国家有关部门共同主办视听产业合作会议,首次在东盟国家开展“人工智能+广电视听”合作项目签约推介,持续发挥视听周品牌作为广电视听区域合作公共产品的作用,切实服务区域内各国视听产业交流与繁荣发展。
“第七届中国—东盟视听周作为具有战略意义的合作平台,为双方媒体及相关机构提供了宝贵的交流与合作机会,有力促进了政府、企业及民间各界之间的互动对话,进一步推动了媒体与文化领域的务实合作不断深化、拓展。”泰国文化部副部长普洛蓬·维帕迪蓬密帕贴表示,泰国政府高度重视国际媒体领域的合作,致力于通过媒体渠道积极提升泰国的文化软实力。
多领域合作成果丰硕
在2025中国—东盟视听产业合作会议上,与会代表围绕推动视听产业在内容制作、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以及5G、AI、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应用引领创新发展等议题深入交流,积极推动成果落地。
会上,中国和泰国、印度尼西亚等东盟国家共有9个项目签约,合作内容涵盖视听制作、跨国投资、AI培训、人才培养和内容传播等多个领域。其中,广西外国语学院与泰国中泰通语言学院签署了《东盟语种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合作协议》。广西外国语学院董事长韦茜表示,此次签约标志着学校东盟语种人才培养与跨境电商产业协同发展迈入新阶段,将努力构建“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融合生态,为区域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国际化人才。
泰国文化部常务副次长拉查诺·科查拉农表示,媒体产业不仅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更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之一。“泰国愿与各方携手合作,积极推动政策制定、高质量内容生产、版权保护、市场开发及人才交流,携手推动区域媒体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广西与东盟山水相连,是中国与东盟交流合作的重要省区。在视听领域,广西与东盟国家交流合作不断深化,中国—东盟视听周连续举办6届,促成近50个合作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胡帆表示,建议以人文交流为基,共筑新丝路;以业态创新为翼,共促新交流;以技术赋能为势,共建新视听。
视听合作架起沟通桥梁
“小时候我看过《西游记》《活佛济公》,现在喜欢《欢乐颂》这样的都市爱情剧。”越南青年阮氏怀是中国电视剧的剧迷。近年来,在东盟观众的追剧清单中,中国优秀电视剧不仅越来越多,主题也越来越丰富。
本届视听周举办了2025中国—东盟(泰国)电影文化周系列活动,展映了《秀美人生》《攀登》《神猴哈努曼》等10部中泰优秀影片。据介绍,今年7月至9月,第七届中国—东盟视听周译制展播活动计划在泰国、越南等东盟国家电视台展播电视剧《大山的女儿》《一路朝阳》、纪录片《漓江》、中泰合拍纪录片《守望冠斑犀鸟》、微短剧《孤单旅行团》等,并在爱奇艺、咪咕视频和广西广播电视台等平台展播中国和东盟国家的优秀视听节目,预计将超过200小时。
每部作品都是文化互鉴的注脚,每帧画面皆为时代发展的见证。据了解,截至2024年,中国—东盟视听周译制展播活动已有598部7000多小时(包括电视剧在内的视听节目)在国内外近400个平台展播。其中,《山海情》《大山的女儿》等212部1956集优秀中国视听作品被译制成东盟国家语言,在东盟国家展播。
科元网-科元网官网-正规手机股票配资论坛-江西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